曲道奎和蒋新松什么关系
师生关系。
“几乎每个男孩都有一个机器人梦”曲道奎笑说,一是因为男孩调皮,爱捣鼓东西,二是因为男孩子懒,总想着造出个机器人帮我干活。那时候对机器人的热爱全是最朴素的想象。
说这话的曲道奎已然担任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机器人”)总裁。儿时的机器人梦在报考研究生时实现。曲道奎师从“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新松机器人就是以蒋新松命名的),曲道奎表示恩师蒋新松不仅是“机器人之父”,在他心里也是父亲一样的存在。
蒋新松是最早一批研究机器人的学者,而曲道奎是他开设机器人学后招收的最早一批研究生。据曲道奎回忆,在80年代,他上研究生的时候,机器人学还没有教材。
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由蒋新松到国外交流、考察、开研讨会带回来的最前沿的消息。蒋新松四处搜罗会刊、课题研究等,带回来给他们讲。
曲道奎在《开讲啦》提到,读研究生那时候只觉得能实现机器人梦,好神奇。他不知道的是,从那以后,他的成长轨迹与我国的机器人事业发展轨迹高度重合。
我国的机器人事业和国际相比起步较晚。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已经有工业机器人投放市场应用,而我国的机器人发展也就近10年的事。
研究生毕业不久,曲道奎被派往德国萨尔大学做访问学者。那时机器人在工业上的应用在西方国家已经极为普遍,在中国,人们却普遍认为机器人还是实验室的产物。
曲道奎看到西方工厂里的机器臂,内心受到震动。他感受到机器人不应该被关在实验室,而应该投放到市场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和蒋新松的想法不谋而合,蒋新松预见到了中国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导师跟我说,你赶紧回来吧。当时他已经做出一个判断--中国机器人由研究走向应用的时机已经来临。”1994年,曲道奎提前回国,投入到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之中。
很快,研究出成果了。金杯汽车公司引进的生产线由于买不到机器人整个瘫痪了,找到曲道奎。曲道奎与设计团队一起研制出十几台移动机器人解决了生产线的问题。
这一技术也受到国际的关注,出口到韩国三星航空株式会社。“一张图纸,一个盘,卖了40万美金。”
曲道奎当时很震惊,“三星那时候就已经是如雷贯耳的大企业了,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很开心。”最重要的是,在国际上证明了自己,打破了中国机器人只能进口不能出口的魔咒,给中国机器人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标签:曲道奎,新松,关系